與其管還不如不管,更能得到好的結果

與其管還不如不管,更能得到好的結果:10年1年1買,讓複利自動跑出來,與其管還不如不管,更能得到好的結果:我們喜歡遠離市場遠離資訊不做基本分析、不做技術、籌碼分析,無書、無師、股海無招‧‧‧好的金融有2891+3988還有‧‧‧

去年8/30我們發表“我把套牢股變搖錢樹”新書簽名會以後,9月~1月食安風波、俄羅斯匯率危機、石油崩盤,風暴波波接連,雖然坐立難安,就如:《所有的不幸皆歸究於大家無法安靜的待在一個房間內》,《退出這個遊戲的風險遠遠高於呆在遊戲裡面的風險》、《伯克希爾股東累積財富的唯一方式》,我們依舊持有1402+2891+1216+3988+1398+0939的原因在於我們自始而終即知即行的複利投資人

 

存股投資人繼續共勉:

有所為:複利3家好公司+慢、穩、忍

有所不為:不看盤+不融資+不計算未實現損失+不聽媒體資訊

 

自行閱讀巴菲特股東信1977~1986年報

1977年巴菲特致股東信摘要02

06保險事業的投資a

我們的投資績效依據的是這些被投資公司在這段期間的經營表現,而不是特定時期的股票價格,就像我們認為買下一家公司卻只關心他的短期狀況是件很傻的事,同樣地持有公司部份所有權-也就是股票,我們認為只關心短期盈餘或者是盈餘短暫的變動也不應該。

07保險事業的投資b

離題一下,有一點很有趣足以說明上述情況,伯克希爾紡紗與Hathaway工業是在1955年合併成為伯克希爾 Hathaway公司的,再將時間往回推到1948年,在擬制合併的基礎下,當年他們合計稅前盈餘達到1,800萬美元,旗下擁有十個遍佈新英格蘭地區的工廠,員工人數一萬人,在當時的環境,他們算是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之一,因為IBM在同一年度的盈餘也不過2,800萬美元(現在的年獲利達到27億美元),另外Safeway商店1,000萬、3M只有1,300萬而時代雜誌則為900萬,然而在雙方合併後的十年內,累計營收雖然有5.95億,但結算虧損卻達到1,000萬美元,時至1964年,公司的營運僅剩兩家工廠,淨值更從合併時的5,300萬美元大幅縮減至2,200萬美元,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單一年度所透露出公司營運的景況實在是極其有限。

08我們投資股票的選擇方式與買進整家企業的模式很相近,我們想要的企業必須是(1)我們可以瞭解的行業(2)具有長期競爭力(3)由才德兼具的人士所經營(4)吸引人的價格,我們從來不試著去買進一些短期股價預期有所表現的股票,事實上,如果其企業的表現符合我們的預期,我們反而希望他們的股價不要太高,如此我們才有機會以更理想的價格買進更多的股權。

09我們過去的經驗顯示,一家好公司部份所有權的價格,常常要比協議談判買下整家要來得便宜許多,也因此想要擁有價廉物美的企業所有權,直接購並的方式往往不可得,還不如透過間接擁有股權的方式來達到目的,當價格合理,我們很願意在某些特定的公司身上持有大量的股權,這樣做不是為了要取得控制權,也不是為了將來再轉賣出或是進行購並,而是期望企業本身能有好的表現,進而轉化成企業長期的價值以及豐厚的股利收入,不論是少數股權或是多數股權皆是如此。

10 這類的投資初期對於我們的經營利益的助益或許不大,舉例來說,1977年我們投資了1,090萬美元在資本城通訊公司之上,去年依照持股比例應可分得的盈餘約為130萬美元,但實在反應在我們財務報表上的卻只有區區4萬美元的現金股利。資本城擁有優良的資產與優異的管理階層,而這些管理技能同樣也延伸至營運面及資金管理面,想要直接買下資本城所要花費的成本可能是兩倍於間接透過股票市場投資,更何況直接擁有權對我們並沒有多大的好處,控制權雖然讓我們擁有機會,但同樣也帶來責任去管理企業的營運及資源,我們根本就沒有能力提供現有管理階層關於這些方面額外任何的助益,事實上,與其管還不如不管,更能得到好的結果,這樣的觀念或許很反常,但卻是我們認為比較合適的。 

1977年全文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