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市場是一台投票機 長期市場是一台體重計

長期而言, 市場是一台體重計,用來測量企業的重量有多少,以及長期影響企業價值的是什麼。短期而言,市場是一台投票機器,而且有時人們投票時非常不明智。

 

股票投資:(1)我們可以瞭解的行業(2)具有長期競爭力(3)由才德兼具的人士所經營(4)吸引人的價格

2015年亂/存股投資人2015年繼續共勉:

直到目前2014年我們買1216=47.6+2891=19.9+1402=30.95,未來3月、4月、5月除非跌破上述價格(合理的價格),否則我們繼續耐心等待。

有所為:複利3家好公司慢、穩、忍(當然我們的最愛不等於妳們的最愛)

有所不為:不看盤+不融資+不計算未實現損失+不聽媒體資訊

有所不為:補上兩項不做基金(指數型基金除外)+不做權証期貨(超過我們能力)

 

自行閱讀巴菲特股東信1977~1986年報

1978年巴菲特致股東信摘要01

01我們認為評估單一年度的表現,不適宜將資本利得或損失納入計算,但不可否認他們卻是衡量長期績效的重要指針,拜這類利得所賜,伯克希爾每股權益長期的成長率遠大於每年年度營業利益所帶來的複利報酬。

02紡織業

紡織業的現況充分地說明了教科書中提到的,當資本密集但產品無重大差異化的生產者註定將賺取微薄的報酬,除非供給吃緊或真正短缺,只要市場產能過剩,產品價格就會隨直接營運成本而非投入資金作變動,不幸的是這樣的情況正是目前紡織業的常態,所以我們只能期望獲取稍微合理的投資報酬即可。

03我們對於目前保險子公司所持有的股票投資卻感到相當樂觀,我們從來不會想要去預測股票市場的走勢,事實上,我不認為包含我自己本身在內,有人能夠 “成功”地預測股市短期間的波動,然而就長期而言,我們覺得我們這些主要持股的價值終將遠超過我們當初投資的成本,而這些投資收益將會使得保險事業的盈餘表現更上一層樓。

04保險事業的投資a

只有當以下條件都符合時,我們才會想要將保險公司大部分的資金投入到股票投資之上:(1)我們可以瞭解的行業(2)具有長期競爭力(3)由才德兼具的人士所經營(4)吸引人的價格我們常常可以找到一些符合(1)(2)(3)項條件的投資標的,但第(4)項往往讓我們止步,舉例來說,1971年伯克希爾所有股票的投資成本累計為1,070萬美元,市價則為1,170萬美元,市場上確實有不少好股票,只是他們的價格通常也不便宜,(講到這裡,我不得不補充,1971年全體退休基金經理人將可運用資金的122%投資在高價股票之上,甚至還嫌不夠,但到了1974年,當股市大幅回檔時,他們投資在股票的比例卻降到21%的歷史新低點)然而過去幾年的情況完全相反,1975年底我們旗下保險事業持有的股票市值與3,930萬美元的成本相當,到了1978年底股票部位(包含可轉換特別股)的投資成本增加為1.291億美元,市價則為2.165億美元,在這中間的三年內,我們另外還實現了2,470萬美元的資本利得,換句話說,這三年間,我們已實現與未實現的稅前資本利得達到1.12億美元,相較之下道瓊指數在同一期間卻由852點跌至805點,對於價值型投資人來說,這真是一段美好的歲月。註:2.165-1.291+0.247=1.12

05保險事業的投資b

未來我們仍將持續為旗下的保險公司尋找真正優秀的事業,透過證券市場拍賣的價格機制,以比協議買進整家公司更便宜的價錢,取得一小部份的股權。

這種以划算的價格取得部份所有權(即股票)的計畫,雖然不像透過談判購併整家公司那麼有趣,但我們相當清楚,以目前的市場情況,很多公司因為透過協定談判的方式,犯了明顯的錯誤,相較之下,我們以划算的價格買進不少公司的部份所有權,反而賺了不少錢,(第二次補充,1978年許多退休基金經理人,原本最應該採取長期投資做法的一群人,平均只將9%的資金擺在股票之上,創下比1974年更低的比例)

06保險事業的投資c

我們並不在乎市場是否會立即反應這些股價被低估的股票,事實上,我們寧願價格不要反應,因為通常我們不斷會有資金流入以供我們進場投資,持續不斷以便宜的價格買進最終將證明比趁短期股價上揚出脫持股所賺取的利益更多。

07保險事業的投資d

我們的投資策略是集中持股,我們試著儘量不要這也買一點,那也買一點,因為那樣會使得我們對於被投資的產業漠不關心,當我們覺得價格合理,我們就會一口氣大量地買進。

 

因考量帳號安全問題,之前有在網誌下用臉書帳號回應者請自行刪除個人留言,感謝配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