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信徒、門徒、使徒的共同投資信仰

~及早長期投資好公司,時間複利

~慢買慢賣、最好不賣,慢賣慢買、最好不買

~不看價差、不看股利,只看長期公司壽命

轉貼/改寫:真實可靠的理財觀
如果真的這麼簡單,為什麼只有巴菲特等少數人投資成功,許多和巴菲特一樣優秀、甚至更有天分的人卻失敗?有位了不起的經濟學家,同時也是成功的投資人約翰.梅納.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了部分的解答:投資人在別人的陪伴下,往往會十分願意承擔犯錯的風險。反之,在沒有人陪伴時,投資人對承擔風險之下做出正確的抉擇,就會很猶豫。

在非洲大草原上,成為群體的一分子正是生存的必要條件。但在今天的世界,景況已經全然不同。簡言之,凱因斯將大多數人在投資理財上的失敗歸咎於群體心裡因素。這是同儕壓力的一種,會讓每個人覺得必須保持與市場一致。
終其一生,巴菲特在投資市場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從不屈從別人的期望,而選擇走自己該走的路,就算受到批評也義無反顧。也許,更重要的是,巴菲特的投資哲學與行為看來是和他的生活方式完全一致;他為人謙虛、講理又節儉,腳踏實地,並且自奉甚嚴。巴菲特對於投資市場風險及報酬率的本質,以及自己的目標了然於胸。不被別人的期望、過度的物欲、短期致富及形形色色看似急迫卻無關緊要的事情動搖。縱使市面上有許多書及報導,過度神化巴菲特的卓越投資術,卻少有人觀察到這些真正讓他如此成功的關鍵,亦即他的生活方式和理財原則完全一致。

也許對一般人來說,最好的消息就是巴菲特的成功大部分都可歸功他的行為,而不是一般人望塵莫及的、聰明絕頂的投資眼光。就像羅傑 羅文斯坦(Roger Lowenstein)撰寫的巴菲特傳記中所言:「巴菲特所做的事一般人幾乎都能如法炮製……,他的天才大部分應該歸功於人格特質,也就是耐心、紀律與理性。

如果想了解有哪些行為造就如同巴菲特能同時成功獲得財富與幸福,就得全面探討理財觀。世界上並沒有簡單的投資公式或通往幸福的捷徑,但就像巴菲特及其他人所證明的,這的確是條有可能實現的道路。

消滅貧困的追求

投資確有“諾言尚待實現”,追求“一個沒有貧困的傳承”。

思想的交鋒

投資是一項充滿挑戰,也充滿爭議的工作。

投資這條“大船”的航海日誌,都是由西方人書寫的,帶來的問題甚至比解決的問題更多。但是沒有正確的信仰投資與以前相比,投機的財富成長反而更慢,不穩定性更大,陷入了“失去的數十年”。

人們都知道我們將做什麼?我們必須做大量的閱讀思想工作,必須做大量的投資經驗,才能使人認可信仰投資的作用。”。

而對於那些第一次接觸信仰投資的普通人,信仰的主張聽上去似乎很像上世紀中葉的一股發展思潮:買了不賣。

 

共勉:我們默默的做對得起自己的投資

未來5年、未來10年未來25年1216+2891+港股3988。

我們在“及早長期投資好公司,時間複利,慢買慢賣、最好不賣,慢賣慢買、最好不買,不看價差、不看股利,只看長期公司壽命”尋找我們的信心、耐心與決心投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