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不如一靜

我們有一個夢: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它是有有限的,但千萬不要失去希望,因為它是有無限的

本公司1989年的淨值增加了15億1千5百萬美元,較去年增加了44.4%,過去25年以來(也就是自從現有經營階層接手後),每股淨值從19元成長到現在的4,296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約為23.8%

思考:複利時間25年~55年,投資人投資時間長短,永遠比價差多少、股利多少重要很多。


然而真正重要的還是實質價值-這個數位代表組合我們企業所有份子合理的價值,根據精准的遠見,這個數字可由企業未來預計的現金流量(包含流進與流出),並以現行的利率予以折現,不管是馬鞭的製造公司或是行動電話的業者都可以在同等的地位上,據以評估其經濟價值。
思考:現金一直是投資的同義詞?做任何投資都要有現金準備,為什麼我們鼓勵1年1買或者按月買,因為任何時候現金是王,真正的投資人不會做融資,而且經常保留大筆現金(參考塞思‧卡拉曼安全邊際)。

當伯克希爾的帳面價值是19.46美元之時,由於主要的資產多屬於紡織事業所以實質的價值大概比帳面價值要少一點,但時至今日我們企業的價值卻早已較帳面價值多的多,這代表著伯克希爾實質價值成長的速度要比帳面價值每年平均23.8%的複合成長率還要再高一些。
思考:分散時間集中投資不僅適用於50檔組合的“台灣50”,同樣適用於3~5檔好行業、好集團與好公司,我們的資產=1402+2891+1216,多屬於長壽控股事業,所以實質的價值大概比帳面價值要多一點?


後照鏡是一回事,雨刷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們帳面價值大部分是反應我們所持有的有價證券,而這些有價證券除了少數的例外,又大多以市價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在去年年底這些有價證券較之過去,又以比實質價值呈現更高的價格,一方面當然是因為1989年股市的飆漲,另一方面則是這些有價證券的價值得到大家的認同,也就是說過去他們的股價曾經相當的低,但這種情況如今已不復存在。
思考:殖利率4.5%是我們評估資產的一個標準,1402=30.95*4.5%=1.4,1216=47.6*4.5%=2.1,19.25*4.5%=0.9,股價相當的高與低,對於我們只有耐心等待與耐心持有兩種意義,目前我們建議(雨刷是另外一回事):1年1買10年不賣1402=30.95+1216=47.6+2891=19.25。

 

我們仍然會保有我們主要的持股,不管相較於實質價值,他們現在的市場價格是多少,我們對於他們至死不分離的態度加上這些股份現在的價位,意味者他們在未來可能無法再像先前那樣將伯克希爾的淨值大幅向上推升,換句話說,我們能有現在的表現主要受惠於兩方面(1)我們旗下的公司所創造出的實質價值增長(2)由於市場對於這些公司的股價,相較於一般企業所做合理的修正所帶來的額外紅利。在未來我們有信心仍然可以享受公司所創造出來的價值,但是對於先前補漲的利益則因為大都已實現,這意味著我們將來只能靠前者來受惠。
思考:投資組合=1402+2891+1216,未來的實質價值增長,決定於未來10年真正付出的價格成本,雖然安全邊際1216=40.7+1402=29.65+2891=16.15,現在成本1216=47.6+1402=30.95算是我們願意透支實質價值增長的代價,至於未來10年股價超過1216=47.6+1402=30.95+2891=19.25,將被視為由於市場對於這些公司的股價,所做合理修正所帶來的額外紅利,我們不會也不應該支付高於47.6+30.95+19.25的成本。

 

此外我們還面臨到另一項挑戰,在有限的世界裡,任何高成長的事物終將自我毀滅,若是成長的基礎相對較小,則這項定律偶爾會被暫時打破,但是當基礎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好戲就會結束,高成長終有一天會被自己所束縛。
思考:“任何高成長的事物終將自我毀滅,高成長終有一天會被自己所束縛”這句話是很好的警惕,當我們一讀再讀“我把套牢股變搖錢樹”心得,更明白“一眼看著市場,一眼看著自己的嚴肅性”,好的投資組合也必需好的資金配置;1402=30.95+29.65+28.6與1216=47.6+44+40.7,是資金配置的好建議。

Carl Sagan曾經開玩笑地解釋這種現象,假設有一種細菌每15分鐘可以分裂一次,亦即代表每一小時複製四次,一天可複製96次,雖然單一個細菌其重量只有一兆分之一公克重,但是只要經過一天無止盡的無性生殖,其重量可能會比一座山還重,經過兩天后,甚至會比太陽還重,要不了多久所有的宇宙都將由這種細菌所組成,不過Sagan又說,大家不必擔心,上天一定會安排障礙來阻止其倍數成長,有可能他會耗盡食物,或是毒死自己,或是有可能羞於在大庭廣眾之下複製。
思考:實踐複利的方法很多,(我們只能給與方向,不會給與方法) ,“我把套牢股變搖錢樹”書中208~211頁的1年1買,是27年約當7%年複利率參考案例,目前我們組合投資1402=30.95+29.65+28.6與1216=47.6+44+40.7,是10年約當年複利打敗定存+通膨=4.5%的參考案例,前者27年,後者僅僅10年,很清楚告訴各位:時間越長,上天一定會安排複利適當成長。我經常提出「不看價差、不看股利只看長期壽命」,同時我總是把「不看價差、不看股利只看長期壽命」跟「價格是你支付出去的,價值是你所獲得的」反覆思考:是的,及早更慢、更穩、更忍投資27年的初步,做好10年1年1買,時間是你支付出去的,成功是你所獲得的,沒有失敗,只有大、小成功‧‧‧

即使是在最壞的情況下,查理孟格(伯克希爾的副主席兼主要合夥人),與我都不認為伯克希爾會像細菌一樣無止盡地成長,當然更不可能像細菌那樣找到每15分鐘就能夠複製一次的方法,雖然我們不會像細菌那般羞於在公開場合進行複製,不過Sagan的觀察還是對的,相較於剛開始的2,200萬,以伯克希爾目前的49億美元的淨值基礎,我們實在很難像過去那樣每年以15%以上的成長率增加。

思考複利投資不會根據市值每年以15%以上的成長率增加,但是輕鬆的以根據淨值每年以5%以上的成長率增加,25年倍數3.4、35年倍數5.5與45年倍數8.9、55年倍數14.6,我們願意及早慢、穩、忍投資(10年1年1買,1年10萬累計不賣),假設最遲35歲存滿100萬,那麼60歲有340萬、70歲有550萬、80歲有1460萬,有何不好。樂觀與耐心也許60歲有1460萬,沒有什麼不可能,有何不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i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